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张承_将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草原上并不适用。

  人少而精,才是草原征战的精髓。

  当然,这么说有所偏颇,但却也能说到点上,赵石就在暗自点头,在草原上,大规模的决战很少发生,很多时候,都不能以军队的数量才衡量各部的强弱。

  十万人和二十万人,对于草原诸部而言,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再强大的部族,也不会聚拢这么多的人马,跟敌人在草原上作战,因为那只会让敌人逃的远远的,等你疲惫或者牛羊都吃光了,再上来撕咬。

  而对于大秦来说,分别就大了,这同样也是草原战事和中原战事最本质的区别所在。

  五万人,也许还算合适吧,赵石暗自嘀咕,从二三十万的规模,降低到十万,再降到五万,这新军不会建到最后,没影了吧?

  实际上,这个时候,赵石也感受到了人事代谢的痛苦。

  张承这里还主张,四万骑军建在河东,一来粮草有所保障,二来也能保证河东军力,为河东军东出河北做准备。

  一万在榆林,可以大致保证天山延麓的安宁。

  借此,张承还大致说了说,对于军旅改编的一些建言。

  这个时候,种燧就有点郁闷了,张承现在确实已经算是有了权力,对禁军改编诸事指手画脚了。

  他可以予以反驳,但他不会这么浮躁,只是静静的听着,因为他需要知道赵石的意思。

  不过他也不白给,他现在已经能想到,四位常设枢密副使,将会让枢密院的格局发生多少变化。

  张承之后未必能那么舒服。

  现在驳斥,只会让旁人看笑话,因为之后的博弈,也许才是重点。

  而且,张承所言,并非那么空洞,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他的着眼点,放在了军队的后勤辎重事上。

  几句过后,他的矛头便直指匠作监,甚至可以说是工部。

  因为他觉得,大秦军器制作,已经落后于后周,南唐两国,风刀出现之前,大秦还在沿用唐式的横刀。

  在弓箭以及很多军器上,根本无法做到推陈出新,不管是与金人,还是北方草原胡,甚或是西夏人交战,都无法体现出大秦军械的领先之处,而最新的武器革新,却多数来自国武监,所以,他认为,匠作监以及工部人等,有尸位素餐之嫌。

  不如将工部匠作监划到国武监辖下。

  此言一出,不光种燧,即便是其他人,都在暗自撇了撇嘴,**裸的买好啊。。。。。。。。

  不过,赵石到不意外,这本就是张承入枢密院任职以来,一直的主张,也和他商量过。

  从这一点上看,他任职枢密使确实要比种燧合适。

  光就赵石个人而言,他也觉得,张承的眼界要宽上一些,而且务实,之前不曾显露,只是因为摊子太大,他一个枢密副使根本无法掌控。

  现在,人家成了枢密使,正可以大展拳脚了。

  张承这番长篇大论,,能给他带来什么,显而易见,会让他在枢密院很快树立起权威,当然,这还得是顺利的情形之下。

  不过之后会怎样,还要看做的如何,有些事说的再好,落到实处的时候,却都变了模样,谁知道呢。

  (七月了,求点保底月票,月票榜也合并了,没什么机会,就是让数据好看点。)(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请收藏:https://m.bqg8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