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2章 议事_林氏荣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勤政殿,内侍便扶了林清婉下轿,一行人步行至大门口。

  林清婉递上牌子,恭声道:“苏州林清婉觐见陛下。”

  侍卫接过了牌子,悄悄地进去汇报了,不一会儿刘公公便跟着侍卫一块儿出来。

  “郡主里面请,”刘公公低声道:“陛下正与几位大人商议国事,您不必特意请安。”

  说罢悄悄地带了人进去,勤政殿里,兵部闵尚书正与崔正在激烈争吵,林清婉顺着刘公公的指引走到了四皇子座下,立即有宫人给她添了一张椅子。

  林清婉向上欠了欠身,算是和皇帝打过招呼,这才悄悄的坐下。

  殿中的几位大人纷纷和林清婉颔首示意,继续听俩人争吵,对于林清婉出现在这里,他们见怪不怪,说真的,真要打仗,只怕这筹备粮草之事还得多依仗林清婉。

  倒不是让她再捐粮,而是因为大家都发现她于经济上很有天赋,多半是继承了她父亲的天资。

  要不是林智不愿接管户部,他也不会一直在工部任尚书。

  反正朝中都有一个女将了,大家是不会介意再多一个同僚的,没看大梁都危在旦夕了吗?

  林清婉对四皇子微微颔首,也抬头看向兵部尚书和崔正,俩人正吵得面红脖子粗的,显然谁也不能说服谁。

  钟如英既然给她写了信说明原委,自然也会上折给陛下,虽不至于如信中那样推心置腹,但同样将其中利害写明。

  也是因此,朝中分为三派,以崔正为首的认同钟如英所说,认为事情既已到了这一步,不如就与蜀国合作。

  但以兵部尚书,户部左侍郎为首的人却觉得此举太过冒险,应该趁着事态还在控制中时紧急召回钟如英,做出惩罚,安抚好楚国。

  还有一派则是以一声不发的工部尚书等为主,因为他们也不知该如何选择,前进一步,有可能是万丈深渊,但后退一步,同样有可能是魔窟,所以不论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都为难得很。

  唯有沉默,除非一方能够拿出有利的条件说服他们。

  林清婉听了半天,总算是听明白了,东北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危险,不仅是钟如英,就是她也低估了那边的情况。

  辽国已经受灾一年,不论是为了转移矛盾,还是为了不饿肚子,总之现在已经在边境一线集结了大量兵马。

  先前为了不引起恐慌,林清婉知道的不过是十分之一罢了。

  她不由捏起了拳头,指甲狠狠地掐在手心,沉着脸不语。

  半响,崔正和兵部尚书总算是吵无可吵,俩人铁青着脸坐到椅子上,同样抬头看向皇帝,等着他做决断。

  梁帝垂着眼眸看着桌上摊开的折子,半响才幽幽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见解?”

  兵部尚书便拱手最后说了一句,“陛下,辽国那边不可调和,一旦他们大军南下,那我大梁兵力肯定要着重放

  请收藏:https://m.bqg8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