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童年对人生的影响_自卑与超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经历了痛苦的童年,根本无法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就是对社会的贡献。除非让那些与他经历相似的人对他加以引导,让其将关注力放在他人身上,否则他们一生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如今,他们常常因为周围人的嘲笑、同情或挤对而变得更加自卑。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因为自己受到社会的侮辱而变得内向,并且还认为自己不会对社会有任何贡献。

  身\_体器官的残缺或内分泌异常都会导致儿童在生活方面产生困难,我想,我是第一个对此领域加以研究的人。虽然这一分支在业内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它的发展方向却偏离了我的愿望。我一直在寻找克服这种困难的方法,而非让他们将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归于人身\_体的缺陷或者内分泌的异常。身\_体的缺陷并不能强迫一个人的心理朝错误的方向去发展,而内分泌也不会对两个儿童产生同样的作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那些有困难的儿童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会将自己内在的巨大潜能激发出来。

  正因如此,宣传优生优育并不是个体心理学家所倡导的。有很多具有先天缺陷的人,常常成为某一时代的杰出人才,虽然他们有的一生与病魔相伴,有的英年早逝,但他们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人类许多伟大的发明,正是由这些人创造出来的。他们的坚强源自奋斗,他们执著于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业,所以成就就是理所应当的了。仅凭对人肉-体的观察,我们无从判断心灵发展方向的好坏。然而迄今为止,大部分具有先天缺陷或内分泌异常的儿童都未接受过正确的训练。正因为无人可以理解他们的痛苦,所以他们总是越来越自我。由此我们也就明白了那些先天具有缺陷的儿童大多是失败者的原因,因为他们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缺失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溺爱

  家长对孩子的过于宠爱也是导致孩子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曲解的一大因素。在那些孩子的心目中,他们的愿望就是法律,自己无须争取便可达到一切。他们还认为自己天生就具有某种权力,无人能及。然而,一旦他们不再成为众人的焦点,他们的位置被人取代时,便会无法忍受,他觉得周围的人都对他有所亏欠。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只索取而不付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因为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关照之中,他们已经没有了自立能力,也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们的脑海中除了自己别无他物,根本不懂得与人相处、合作的益处。当有困难出现,他们唯一想到的便是求助于人。他们认为,如果他能重新成为众人的焦点,如果人们可以再次承认他是杰出的人,那么情况就会

  请收藏:https://m.bqg8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