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章 心机颇重_晚清神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国楼还想锻炼口才,房里来了邬得福的长随邬鞑,让李国楼去见邬得福。李国楼只能打住话题,离开天字大院,向衙门后面而行。

  李国楼看向边上的大堂,到现在还没有进去参观过,没有开堂审案,大堂的六扇大门不会一起打开,所以衙门又叫六扇门。那些书上看见的开堂审案,李国楼直到现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官老爷开堂审案,是到最后判决时才有主管刑名的官老爷出面审案的,有时是有主管的官员批决,卷宗上面主管刑名的官老爷只需要画了勾或者圈,认可了判决。开堂审案等于是结案陈词,已经到了最后一关。前期是由刑名师爷做许多笔录、口供,若是把这些全部交给官老爷,怕是点上油灯,一天一夜也做不完。官老爷也不会做这些繁琐的事情,这也是官场上如今靠师爷支撑的道理,真的了解案情的人,是审理案件的刑名师爷。

  师爷又分为多种,一般至少四科,但这里是京师,刑部只管案件,不管钱粮田亩,所以这里只有刑名师爷。

  开堂审案时被告不服当场被打也会发生,但时间上又会耗费掉,案件又会往后拖,一般开堂审案都是双方请的讼师唇枪舌剑。所以打官司很耗费时间精力,官老爷觉得案件有疑点,常常会延后再审,让刑名师爷整理出无懈可击的依据,一场官事旷年累月,衙门是最磨砺人耐心的地方,那些官老爷早就修练成铁屁股。有些重要的官事,官老爷真的会点上油灯、火把,连夜不停的审下去,但这要看官老爷的心情,如今已经很少发生这种情况。

  大清帝国奉行的是秋后问斩,死刑犯至少要关押一年半载,要等最后的皇帝朱批勾绝。如今是战乱年代,很多地方直接勾决死刑犯,到了和平时代,地方上是不能随便杀人,权力还是收归皇帝。

  到衙门递诉状,按照大清律例是不收钱的,意思就是打官司官府不要钱。(继承了大明朝的律法。)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案子衙门接了,(还有专门的调解师调停案件,不用打官司,费用就少许多。)诉讼的双方都要给钱,各地的标准不一样,京师是原告先承担费用的七成。所以打官事,首先要有钱才成。

  衙门若是单靠打官司养活这么多人,怕是要全部饿死。衙门钱财大部分的来源还是靠收保护费,这是每个衙役都能分摊到的好处。打官司这种事是衙门里特殊的一群人得益,不是每个衙役都能得到好处。有案件发生,对于官老爷来讲既是烦心事,又是开心事。有的案件发生,官老爷甚至会因此丢掉官帽。有的案件发生就会有横财飞来,官老爷平时只是拿正常的孝敬,只有案件发生才有活络的钱财到手。

  李国楼随着邬鞑走的是偏门,来到邬

  请收藏:https://m.bqg8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