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2章 以战促和的决策_晚清神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沒问題,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漫长的谈判,新武军耗得起吗。

  若是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不听山东巡抚张人骏的号令,新武军家底不够,一千人马用在打内战上,无论成败,李国楼舍得吗。

  李国楼陷入两难的境地,虽说他信任他的战士,可用战士宝贵的生命,消耗在无谓的地方争斗上,说什么他也不愿意。

  李国楼心里泛酸,李鸿章为了避嫌,怕引起同治皇帝和两宫皇太后的猜忌,故意不亲临谈判,此时李鸿章磨磨蹭蹭还未到达济南,却给他一道敕令,让他便宜行事。

  山东巡抚张人骏调动的其他四支山东境内的军队同样磨磨蹭蹭,不肯向临城挺进,俱都同情孙氏兄弟遭遇,敌对双方还未开打,就等着谈判了,各方信使往來不断,大家都在谈情义无价。

  军事会议沒有最后定论,李国楼让手下人准备开拔,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有时决策只在一念之间,李国楼站在大沽口的炮台上,看着海港里飘扬的黄龙旗,心情从來沒有这么复杂过,孙氏兄弟的临城守备军沒走到造反的境地,而他到底要不要讲军阀之间的友谊,若是他随大流,岂不和那些地方驻军一样,为了一己之私,把自身的利益看得比国家利益还重要。

  利与弊都分析过了,临城绑架案,其实是山东巡抚张人骏和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激化引起的,但从本质上讲,是大清深入改制引发的矛盾,外资在向纵向化发展,损害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可不引入外资,像枣庄这种无节制的盗采,谁能制约,就算采矿点强制收归国有,那以后一定是亏损企业,还要国家财政补贴。

  不给洋人一些甜头,采矿业的先进工业设施,不可能引入国内,洋务运动的本质,就是出卖国家利益,让洋人先富起來,换取发展空间,天底下无私帮助你的人,只有你的父母,更何况国与国之间,永远讲利益交换,不让洋人赚钱,谁会帮助大清。

  工业社会是技术革命,可现在这些工业技术,都掌握在洋人手里,不依靠洋人,靠自力更生,那是自欺欺人之举,只有靠一面引进,一面培养技术人才,大清才能走上工业化道路,大清工业底子都沒打好,又想驱逐洋人,山东人真的添乱,山东人独吃自己人。

  至于三亿农民被地主豪绅剥削,只能忍受清贫,李国楼想不出解决农村问題的根本办法,只能以工雇农,大力发展工业,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顽疾。

  那数千名枣庄矿工跟着孙氏兄弟闹事,谁在背后撑腰,李国楼心里清楚,是该给这些地方豪强立规矩的时候了,从古至今采矿业充满血腥,这次还是要拉拢一批,杀掉一批,不破不立。

  李国楼在海风的吹拂之下,头脑变得清晰,决不能姑息孙氏兄弟的极端做

  请收藏:https://m.bqg8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