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九章 强军之路_抗战雄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术动作形态,也就是不能直线匀速行进,而要做之字形变速运动。

  在一旁观望的许鸣现在深刻了解抗日神剧的不专业,就拿火线行进来说,那可不是士兵扯着嗓子喊着口号一窝蜂向前冲。相反,是静肃的士兵不断的变化各动作,跑步、匍匐、滚进、潜行。所有的一切都根据敌情、根据地形、根据支援状况施行。各小组也分批次相互掩护,相互迂回。在战场上不这样做就不是专不专业的问题,是要不要命的选择!

  只有到距离到目标100米处,士兵们开始装上刺刀后,领头的才大喊“杀”之口令,并按照动作要领,快速前进。最后50米,其余士兵同时大喊,依照规划好的数条冲锋路,急速地冲入阵地。援助的轻机枪对冲锋点和侧防之敌施行制压,重机枪和迫击手则负责遮断敌人后路和增援路线。

  即便冲锋成功,阵内战得逞,也不能歇息,突进的士兵必须与退后的敌军保持接触,并向纵深发展,同时预备队即行支援。

  每天上午做进攻演练,下午做防护演习,夜晚是夜战演习。

  防护的第一步是疏散队伍,一战伊始排着整齐队形,还敲着边鼓的作战方式已经被实战摒弃。四天之内,法军伤亡30万人!但在中国内战中,这种作战方式还在延续。许鸣痛心地见到许多地方军队的军官还没有现代的战术理念。有一个姓刘的师长自称刘三冲,宣扬无论什么敌人,自己的部队只要三次冲锋就一定能打垮对手。这在低层次,差武器的内战也许见效,对强大的日军则绝无胜利可能。哎,但愿这货在抗战时不再指挥部队,否则,依日军的精准射击和火力覆盖,不要说冲锋三次,搞不好一次冲锋就遭歼灭性的打击。勇气绝不能代替钢铁与科技,否则,人类也统治不了地球。

  疏散不是将士兵像撒豆一样的散开,而是大有学问。离目标1200米,部队成散开半群的形态;到了400米距离,步兵开始投入战斗,部队成散兵群标准;到了200米,则做散兵行前进。依照地形和敌人火力的状况,再确定部队的横正面、纵深和士兵的相互间隔。

  其他的防护设置中,最重要的是工事和土木作业。对于这点,伪装和假阵地、假工事极为关键,比如,伪装的树叶需要及时更换,所有伪装和假造必须能防止空中侦察……。对于这些,包括赵忍在内的军官都没有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也许是他们在****时认为没有必要,在红军是打的都是运动战也用不上。但最终,许鸣用数据说服了他们。

  “日军每个师团拥有山炮和重炮48门,军一级会加设重炮兵旅团或其他炮兵联队。日军会战的单炮炮弹基数为750-1500发。”根据许鸣的介绍,即便面对师团级别的进攻,阵地上亦可能遭受数万发炮弹。这些炮弹落到我军阵地上,如果没有坚固且掩蔽的阵地和工事,后果不堪设想。想象一下,就是几万颗石头砸过来,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纵横交错的交通壕、相互独立然而又能互相支援的散兵壕、各式掩体、反坦克壕沟、这些都根据地形加以设置。这几天,许鸣和诸位教官开始悉心研究各种工事的配置,比如掩体的支撑层,必须要求双层中间夹敷填充物,这能阻挡120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直接命中。而保安团的士兵也全体工兵化,哪怕是一个班的士兵,也要求能建立掩蔽、稳固和能保证后勤的工事系统。然后在工事前扫清射界,确定各部队之射击范围和各位置之射击诸元………

  战场负伤处置与救护…。

  指挥官伤亡或失去联络时之处置……

  对敌骑炮兵之处置……

  对敌飞机之处置……

  对战车之处置……

  对瓦斯和烟雾、弹之处置……

  战场补给和应用敌方武器弹药的各种处置……

  这些训练当然不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完成,但是,许鸣相信,离1937年7月还有将近3年时间,自己是有充分时间来训练他的队伍。

  请收藏:https://m.bqg8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