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六安整训_抗战雄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通讯营最多只起到通报消息的作用,没有把各部队联系起来,我部队协同作战差的问题,通讯方面要负主要责任!下一阶段的训练演习,通信部队要反复演练火线下通信的保证,线路的抢救,信号的协同,夜间战斗的通讯保障。

  ……

  “第四个问题是军官问题,这个问题喜忧参半,我们的军官非常的优秀,从师长到下面都亲临一线指挥,营团长甚至上火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军官伤亡太大,是军官伤亡后怎么办?一旦部队主官伤亡,部队战力立马大大下降。连长伤亡,副连长往往不能控制部队,战力只剩下一半,副连长也伤亡了,部队立刻就崩溃了!进攻往回跑,防守守不住!以后军官必须指定战场代理人,而且要保证代理人能管控部队。”……

  严密的论证、鲜血的事实、数据化的支撑材料,所有人都用心地听着,底下一片记笔记刷刷的声音。许鸣从来不把下属当做执行命令的工具,他不仅要求,还常常告诉他们要求的原因,这往往使下属非常的信服。

  除了解决问题,许鸣还打算在编制上进行调整,主要是针对基层的作战编制,当时**普遍采用德国魏玛陆军以前的编制,将班分为射击组和突击组,前者担任火力掩护,一般4-5人,后者担任阵内战,一般8-9人,这种编制非常先进,但许鸣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无论是射击组还是突击组都无法使机构效率最大化,比如突击组的8-9人只能发挥4-5人的作用,4-5人的射击组只能发挥2-3人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许鸣找到了原因,中国当时的士兵和基层的班长和副班长,和德国人相比,素质和程度相对低下,尤其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过大的编制无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他用演习做了考证,一次进攻,8-9人能完成的突击任务,4-5人一般也能完成;同样,4-5人的射击组,用2-3人也能基本完成任务。

  许鸣的应对措施是在班以下设立“伍”,伍长由上等兵担任,辖士兵2名,这样一个班下面将会有3-5个“伍”,能充分发挥最小战斗单位的效力,这种编制调整在当时的中国是一大创举。

  许鸣要求这些问题和编制调整必须在6月中旬整改完毕,下面纷纷感到为难,张少舫在会上皱着眉头道,“师座,一个半个月时间太短了,军委会给了我们半年时间修整,不如以半年为限,分成3期整改。”

  参谋长的观点得到一致认同,许鸣一看,几乎没有人反对,他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6个月的时间都很紧凑了,有的属于技能问题,比如步兵的拼刺刀,普遍技术不行,心态过急,从缴获的日军卫勤部门资料的统计显示,双

  请收藏:https://m.bqg8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