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2章_老太太的咸鱼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魔王啊,他都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个诨号,毕竟他最近这段时间过的日子简直就是惨绝人寰。

  青云书院倒是不强制住宿的,甚至书院那头对刘侾的要求特别低,真想请假也成,只要提前支会一声,哪怕不曾提前支会,便是那回来后补个条子也行。至于考试什么的,饶是青云书院也没丧病到这个地步,没的说一开学就考试的,第一场还是安排在二月底的。

  至于平常上课,授课的先生被提前叮嘱过的,轻易不会喊刘侾回答问题,便是实在要点他的名儿,也是让他复述一下方才的那段话,亦或是简单的背诵。

  对呀,就是很简单啊!

  但你们好歹考虑一下学渣的感受好吗?

  刘侾的基础太差了,他只是因为出身高贵,可以越过童生试,直接参加乡试。但事实上,这并不代表他就拥有了秀才的学识。可青云书院它本身就不是启蒙私塾啊!

  南陵郡这边,各种私塾书院林立,比之济康郡要多上数十倍。也因此,对于细则也就愈发得清晰了。

  像最低级的便是那些个启蒙私塾,接收的全都是一些真正零基础的学生,多是六岁以上的幼儿,民间孩子启蒙较晚,多是六岁以上才会送去识字。这种私塾一般都不贵,授课者几乎都是秀才,所学内容多半是《幼学琼林》、《声韵启蒙》之类的书,学制多半为两到三年不等。

  往上者,便是一些学馆,这种哪怕授课的先生仍为秀才,但一般都会有一位举人坐镇学馆。每一旬都会召集所有先生商议下一旬的上课内容,也有统一的考核,教的课文则是三百千以及算筹。

  这类学馆出来的学生又分为两类,一种是继续进学,另一种则是在认识了常用字并且会基础算账后,便去另谋出路了。

  至于那些个准备继续进学的人,那也不是往青云书院去的,而是先要去朝廷督办的官学里,开始学习经史子集,准备参加每年两次的童生试。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窝头在济康郡时,无论是府试、县试、院试都是每年一次的。但在南陵郡,却是一年有两次。上半年在二月、四月、六月,下半年则是八月、十月、十二月。

  具体的日子还是会有些许变动的,不过那些准备参加童生试的学子,都是在官学里登记过的,自然很容易通知到。

  要一直等到通过了全部的童生试考核,得到了朝廷赐予的秀才功名之后,这才拥有了进入青云书院的资格。

  只是资格,人家不一定会收的,入学是需要考试的,甚至不光是笔试,还是面试。

  当然,窝头那个是特例,他本身就拥有举人的功名了,自是可以免试入学。刘侾也是特例,谁让他是永平王府的小少爷呢?永平王世子亲自替他铺路,让他得以破格入学。

  可哪怕都是免试破格入学,两人

  请收藏:https://m.bqg8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